电影复工第二周,你在朋友圈晒票单了吗?

TopDigital官方网站 > News > 行业报告 > 电影复工第二周,你在朋友圈晒票单了吗?

电影复工第二周,你在朋友圈晒票单了吗?

  • Posted by: TopDigital

全国影院停业已经六个月了。7月16日,国家电影局公布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,7月20日是电影院正式复工的第一天,根据灯塔专业版显示,复工第一周的票房收入逐日递增,从7月20日的351万到7月26日的3940万,日均复合增长率达50%,虽然相比去年度1.76亿的日均票房相差甚远,但已经是一个全新的突破。不少观众纷纷在朋友圈晒出票单,纪念这久违的时刻。截至7月25日,全国已有5098家影院加入复工的行列,复工率接近一半,其中山东省、江西省、湖南省、浙江省、上海市这五大排名TOP5的省(直辖市)复工率可达60%以上。

那么线下观影会在这个盛夏迎来报复性增长吗?

期待和行动之间还隔着“观望”的距离

疫情不仅按下了线下行业发展的暂停键,更重要是对消费者的态度观念、生活行为方式都带来长远的影响,这些变化对行业“重启”是不可忽视的因素。根据中国电影家协会发布的《观众观影意愿调研报告》,65%的观众认为今年收入受疫情影响会减少,而影院观影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非刚性需求,在缩减开支的计划中首当其冲,59%受访者将减少影院观影支出。

值得欣慰的是,观众的观影热情依然不减,猫眼娱乐、爱奇艺电影、微博电影联合推出的《2020上半年度电影市场数据洞察》中,观众对于去电影院观影的期待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,期待者的占比从2月份的54%提升到5月份的88%。但这并不代表会立刻行动,在6月份的调研中,仍有44%受访者面对电影院复业持有“犹豫下、看片单”、“近期不去”或“不会去”的态度。其中,“影院防控措施”、“适当优惠的票价”、“是否有新片上映”是驱动疫情过后去电影院观影的三大主要因素,同时观众线下观影的“特效”要求更高,51%观众将“IMAX、杜比等特效厅+新片+票价适当优惠”作为疫情过后电影院观影的优先选项。

另一方面,宅家生活也推动了“付费云观影”的普及,尤其是各大视频平台在此期间都扩大了片库资源、开放部分免费资源,并升级数字版权保护、视听体验与大屏媒介发展等,带动平台流量的增长。根据猫眼研究院对线上观影付费意愿的调研,73%用户曾进行线上观影消费,消费接受度(完全可以接受&比较能够接受)达到64%。在未来的观影选择上,近半数的观众愿意结合实际情况在线上和线下之间做出选择,14%的观众做出首选线上或基本就在线上看电影的选择,线上观影进一步提升观众心中的权重。

因此,对复工中的影院来说,在做好安全防护措施、降低观众对风险的担忧之余,要尽快打破观望情绪,还需要有足够的票价优惠和新片刺激,在影片类型上可多选择视觉效果震撼的3D、科幻片等,突显线下观影的体验优势。

从目前放映和定档的片单来看,7月份上映的影片中复映片超过6成,新片中《喋血战士》、《多力特的奇幻冒险》、《刺猬索尼克》这三部进口影片已释出资源且豆瓣口碑都不算高(评分6分左右),其他多以中小成本影片为主,票房拉动力相对有限。观众最想看的积压大热影片,如《唐人街探案3》、《姜子牙》、《夺冠》、《紧急救援》、《花木兰》等仍处于待定观望状态。因此很多电影行业从业者对暑期档旺季并不抱大的期待,尤其是疫情防控期上座率最高上限仅有30%的情况下。据华安证券预测,此次影院开放后1-2个月内整体票房大约为历史同期水平的20-30%左右,随着国庆档开启,影院防疫常态化得到逐步验证、上座率逐渐上升、优质电影扎堆上映,才有望迎来“报复性消费”。

 ▲7月20日开工首日上映的新片《第一次的离别》

今天很难熬、明天更难熬,谁能迎来后天的曙光?

对电影从业者来说,2020年可谓是至暗时刻。4月份,国家电影局相关负责人就估算今年全年的票房损失不低于300亿。天眼查数据显示,截至7月18日,我国上半年影院企业的注销或吊销数量达8852家,其中小规模影院受创程度最大。根据中国电影家协会发布的《电影院生存状况调研报告》,如果以8月份假定为复工时间起点,今年年票房预估128亿元左右,同比下降80%。近30万人的放映业一线从业人员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。

另外,疫情对电影行业的冲击不仅在消费端,对上游的投资、制作环节都带来长远影响。在5月底#何平叶大鹰谈电影行业自救#的微博热搜话题中,导演何平表示电影制作业的开工率只有1/5左右,再加上投资人市场信心不足、投资资金减少,明后两年很可能出现片单库存不足的窘境。

电影业恢复开放的通知为打破产业链条的封闭状态迈出了第一步,却也可能带来一段更为艰难的过渡期。复工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,包括卫生消毒、接受防疫检查、接收影片硬盘与密钥、员工召回、设备检修等,同时日常运营成本(员工薪资、房租、物业、水电等)都会大幅上涨,一些原先可享有租金减免优惠的影院也将不再适用,这对于很多资金困难的影院来说无疑雪上加霜。

从收入的角度来看,疫情防控下放映场次下降一半,上座率不得超过30%,即使出现爆款电影,也很难带来营收高峰(按往年经验,电影旺季平均上座率可达50%,爆款电影黄金时段甚至可达100%);复工初期影院多采取优惠促销的方式拉动观影热情、客单价普遍偏低(第一周全国平均票价低于24元),而作为影院利润重要支柱的零食饮料原则上也不允许售卖,对很多影院来说,复工带来的收入很可能无法抵销额外增加的开支,造成“越开工越亏损”的局面。因此第一时间响应复工计划的多以万达、保利、博纳、大地等头部院线为主,多数独立运营的小规模影院则有些犹豫。

当然,开业不仅是一场成本收益的考量,更意味着新的“希望”。疫情期间影院方面就做出了很多尝试,如成都和平电影院停业期间在影院门口摆摊,持续保持“存在感”;湖北枣阳汉城国际影城在影院跨界开起了大排档、寻求营收来源;还有卖库存电影周边、基于影院小程序卖饮料甜品等等,能坚持到现在的多少是带着爱与责任。社会各界也在积极支持电影业复工,如微博电影联合多方行业平台及超30家电影片方共同发起#2020电影愿#助力计划;浙江发放千万元电影消费券补贴激发观影热情;而7月25日开幕的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或许能拉动一轮观影小高潮。

▲ 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汇聚三百多部或经典或时新的优秀作品,包括《哈利波特》系列、《八部半》《白发魔女传》《千年女优》《红辣椒》《大都会》等大热影片

对于电影行业来说,除了齐心协力共渡难关,也到了加速转型的新时期。如今投资方、片方已经率先做出改变,疫情期间《囧妈》、《肥龙过江》、《我们永不言弃》、《春潮》等多部院线新片选择网络首映;酷鲸、磨铁等八家传统电影公司发起「一群人」联盟,进军网络电影市场,这将进一步变革电影行业的宣发模式,开启【院线+网络】的双线新时代。影院方更需要思考的是,如何在“票房+零售”的传统线下模式之外,与线上形成协同效应,拓展更多创新的产品形态和多元化的业务模式,满足日益升级的体验式消费需求。

最后,附上七月份影院复工片单,影迷们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多多去影院打卡支持哦~

附:影院复工片单(统计到7月底)

 
参考资料:
猫眼&爱奇艺&微博电影:2020上半年度电影市场数据洞察
中国电影家协会:电影院生存状况调研报告
华安证券:电影院开放营业,票房恢复尚需时日
燃财经:复工了,影院人更难了
毒眸:开局很难,影院全面复工何时到来?
Author: TopDigital